驱动控制方式是双悬臂式架桥机实现各机构协同作业的核心中枢,需兼顾动力输出的稳定性、动作控制的精准性与作业流程的安全性。通过 “动力供给 - 机构驱动 - 集中调控” 的三层架构,适配起升、行走、支腿调整等多场景需求,在各类桥梁施工中形成成熟应用体系。

动力供给系统以 “柴油发电机 + 电动机” 为核心,构建稳定能源基础。主流机型均配备大功率柴油发电机,65 吨级机型常用 55kW 发电机,130 吨级机型升级为 110kW 以上机组,千吨级 JQSD1000 型架桥机则搭载 250kW 双发电机组,确保多机构同时运行时的电力供给。发电机输出电源经变压器调压后,分别供给起升、运行、液压等系统的电动机,其中起升电机采用绕线式异步电机,通过转子串电阻实现启动调速;行走电机选用鼠笼式异步电机,配合变频装置优化运行特性,这种配置在成昆铁路 40 米钢钣梁架设中,有效应对了野外施工的电压波动问题。
各核心机构的驱动方式需精准适配作业特性,形成差异化控制逻辑。起升机构普遍采用 “变频电机 - 硬齿面减速机 - 卷筒” 驱动链,通过变频控制实现 0.1-5m/min 的无级调速 —— 凤余支线项目中,架桥机加装变频控制系统后,将 101 吨箱梁吊装的启停冲击降至最低,确保梁体平稳落位。小车运行机构采用双电机同步驱动,130-58 型架桥机在新荷铁路施工时,通过 PLC 控制两台电机转速差不超过 0.01m/min,避免梁体移送时产生扭转。大车运行机构则通过多电机分区驱动,配合轮边制动器实现精准制动,130 吨级机型的 8 组驱动轮可通过独立控制器调整扭矩,适配曲线轨道的受力差异。支腿调整依赖液压驱动,SPJ900/32 型架桥机的前支腿通过伸缩油缸调整高度,中支腿借助横移油缸实现 ±10 厘米微调,横移精度达 1 毫米,保障梁体对位精准性。
集中控制系统以 PLC 为核心,实现多机构联动与安全联锁。司机室通过触摸屏终端下发指令,PLC 经程序运算后控制各机构动作,同时接收 70 余个传感器反馈的支腿压力、起升重量、风速等参数,构建实时监控网络。联动逻辑在过孔作业中尤为关键:系统需先确认中支腿顶升到位,再解锁大车制动器,同时限制悬臂外伸距,防止重心偏移引发倾覆。安全联锁保护贯穿全程 —— 起升机构未将梁体提升至安全高度时,运行机构无法启动;风速超过 12m/s 时,系统自动切断驱动电源,同步触发防风制动装置,这种设计在沿海金马大桥施工中有效抵御了强风干扰。
实际应用中,驱动控制方式需适配工况需求:中小跨度施工侧重变频调速的平稳性,大吨位架梁强化多电机同步精度,复杂环境则突出监控与联锁的可靠性。日常维护中需定期校准变频装置与传感器,确保控制信号传递准确,为架桥机高效作业提供技术支撑。